大咖专场
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彬
2016-09-12 10:22  点击:36


记者:陈总,在铜陵精达发展的20多年的过程里,您认为推动我们铜陵精达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陈总:精达的核心竞争力说起来有这么几点:

1、规模优势

精达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材料制造商之一,我们的年总产量已经接近24万吨,特种电磁线的主营业务接近14万吨,这是我们核心的产品。精达多年来非常注重成本、质量、品牌管理,这些都是精达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质量的管理、技术的优势、规模的优势。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就是我们战略区域的优势:精达早在2002年开始就布局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现在下属有15家子公司,最早是2002年和美国里亚公司共同合作,在广东成立广东精达里亚公司。2004年在天津,也就是环渤海建立布局了天津精达里亚公司,另外在江苏常熟也有工厂。这样布局主要的目的就是贴近客户服务,做到最快的速度反应,除此之外,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很好的一个优势。

 

2、市场优势

其中的一点,精达这么多年都是跟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客户—公司---供应商)之间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关系,保持战略合作,共享市场、共赢市场。

 

记者:精达是一向都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的,为此提出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满足客户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口号。重质量"精益求精",讲信誉"追求永恒"。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您认为在生产上精达采取了哪些举措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获得了合理的利润?

 

陈总:精达是最注重产品质量管控的,从建厂之初就是以质量至上的目标去经营的,从建厂之初,我们就把四大体系,包括质量体系方面的ISO9000 标准 、ISO14001标准、TS16949标准、OHSAS18000标准运营的很好,另外,我们也有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美国里亚公司进入以后,我们之间除了资本上的合作,最大的特点实际上在于就产品制造、技术开发,质量管控等方面开展相互交流、互相分享。美国里亚有70多年的历史,精达也有20多年的历史,把制造产品核心的技术相互分享,这很重要。在具体的一些管理措施方面,精达也有别于其他的电磁线制造商。如果产品质量你靠人控制,一是成本高,二是很难控制到完美,因此我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间,在里亚公司的帮助下,从原材料进入开始,每个环节都加装了监控手段,比如在铜杆拉丝制造上加进涡流探伤检测,在整个制造过程之间都有在线的HVC测试,最大特点的就是一整套由精达自主研发的工业ERP系统,它把原材料的情况,半成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标准、质量要求,还有整个电磁线加工过程里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完善,工人只要按照这个ERP系统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不仅降低了人力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的水平,也保障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记者:维系客户是一个企业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围绕着客户,您做了哪些工作?除了刚才您讲的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您对客户服务这方面的体系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总:我刚才就讲了精达“质量至上、客户第一”的。我们整个所有经营活动都围绕着市场进行,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贯穿精达的经营过程之间,在这个过程之间,客户售前的要求、标准还有一些想法,我们都会有人进行专门采集,在制造过程中,有我们一套独特的监控手段,我们还有一套完善的售后体系,就是要保证我们制造的产品的标准完全达到客户的标准,甚至部分标准超出客户预期。不是说要执行那些国际标准,像ISO或者IEC 等等,而是严格按照客户的标准执行。客户的标准,就是我们最好的标准。

 

记者:我们也看到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特别是精达作为上市公司,它对品牌的要求,可能融入到整个企业的各项细节的工作中,那么我们在品牌建设当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总:品牌管理是精达的三大支柱管理之一,除了品牌还有成本,还有经营管理。品牌管理实际上来说是我们质量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们也是中国免检、中国名牌产品,刚刚也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这一系列都是精达在维护品牌方面的重要举措。另外,精达早些年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今年申报成了国家级的实验室,名称是《苏保信大师室》。它实际上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我们跟大专院校包括上缆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还有我们很多客户合作,从产品的原材料就开始研发,就铜来说,我们有很多分析设备,比如红外光谱分析,比如模仿插入性试验等等,把客户对原材料的要求进行剖解,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复杂点也进行剖解,除此之外,详细研发提升技术要求、提升产品性能方面的难点。这是我们专门成立的一个团队,就是产学研结合,在这上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记者:刚才您讲品牌上面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方面,产学研相结合的审视,另外还有品牌的内部建设,就是说精达企业在竞争、拓展市场,加强对外攻势,对自身内部的企业文化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总: 精达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同步的,精达的发展史也就是员工的发展史,我们本着一个“自我约束、自我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原则。所谓的“自我约束”就是一个员工,你到这个工厂来,想做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们要明确这件事,这就是自我的积累;“自我约束”就是你在过程中强化管理,每个员工都要想点子,这样整合资源,在过程中间挖掘最大的利润空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机制的创新,我们秉承的,首先在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做精做强,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做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可以发展壮大,员工也可以发展壮大,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这是个“大”,但有了经济规模没有效率,那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精做强”,从而体现出规模经济的效率,有了效率,企业才会顽强发展,员工也随着发展,我是这样理解的。

 

记者:把企业员工内部的这种机制和整个公司的规模、效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您具体用了哪些制度?

 

陈总:我们有很多的激励制度,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有很多,举一个例子,对员工方面,精达不仅有助学基金,还有爱心基金。首先我们讲一讲爱心基金,我们过去每年员工都开表彰大会、总结会,那个时候还有聚餐,现在响应习总书记八项规定的号召,两年聚一次,但是会把其中一年聚餐所用的费用拿下来放到精达的爱心基金里,这个爱心基金不仅是针对精达的,也针对社会上需要的帮助,比如需要救助的儿童、老弱困难对象等。还有一个助学基金,我们精达和里亚公司合资合作后,每年从企业的福利基金会里提取一定的份额放在基金池里,对于全公司,只要子女高考达到本省的一本分数线以上的,所有的学费都是从基金池里支出。

 

记者:这就是当成一个体系来做,从人才本身也好,从企业平台建设也好,从社会责任也好,您都考虑到了。那我们也看一下,整个电磁线市场得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那陈总是怎么看待未来发展的电磁线市场的?

 

陈总:电磁线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国内的竞争,而是全球化的竞争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配置已经是全球化的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在这样国际化的竞争中间,我觉得这个产品从最初的产品销售已经迁移到研究开发阶段,国际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进行的配合。我觉得这个是今后竞争力的方向,它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一个技术、知识的竞争。所以精达下一步加强信息方面的开发力度,从基础的生产一线上面,我们从最简单的检测到使用ERP系统,下一步会对除了生产还有采购、财务、人力、技术整体都将实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处理,加强我们信息采集的速度,加强我们客户反馈的速度,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记者:我们也看到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检测仪器从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美国和丹麦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也提出了“创新、发展、共赢,成为同行业国内领先、世界先进企业”的目标。我们也想知道作为这样的一个期待和目标,精达做了哪些工作?

 

陈总:首先第一步,我们做大,就是在经济规模上做大,下一步的重点目标是做精做强自己的规模经济。精达在核心区域的布局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除了做好生产成本、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密切跟踪客户的需求、客户的产品创新。我们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与客户配合的紧密度。除了主业之外,我们要加大边缘产品的开发,比如说汽车线,电子线,特种导体线。除此之外,精达也在尝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网上销售平台,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总体发展规划方面,我们除了实体这块,我们也要双轮驱动,用互联网这种形式加强资本市场的运作,用资本市场支撑实体经济,以实体经济来支撑资本市场的运作,做到双赢的效果,保证精达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记者:您作为精达的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也会经常面临一些问题,您觉得作为管理者,最大的、最困难的是什么?

 

陈总:我感觉最困难的是怎么样将人的工作做好。因为人员是精达最核心的。只有把人管理好了,这些人才会制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记者:您对这样一个位置,上面有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作出的决定和具体到下面执行的过程中,您认为这个过程是不是十分畅通?

 

陈总:对精达来说,我认为是非常畅通的。精达从国企改成民营,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精达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这个过程中,精达一级服从一级的制度是非常严谨的,决策也是集体的智慧。在整个精达的经营过程决策中间,上层(包括董事会)对于做项目、投资等都是争取了很多下属的意见。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走得都比较稳健,下属都会都看到董事会的做法,一直很畅通,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精达没有什么问题。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