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势如破竹
以2015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发“9号文”)为标志,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上一轮电改还要追溯到2002年的国发“5号文”,当时提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四步走的思路。除了第一步迅速实现之外,后三步基本原地踏步,不了了之。可见时隔13年后重启的“新电改”,本身就是破冰之举。并且“新电改”在2016年里更是取得了势如破竹的进展。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推进市场化。输配电价改革就是“管住中间”的关键改革措施,即打破电网在买电和卖电的双重垄断,从过去的“吃两头、赚差价”,改为在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下收取“过网费”。
今年3月份,在新电改一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第一批参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五省区电网企业第一个监管周期(2016-2018年)的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五省区输配电价降价空间达到55.6亿元。第一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成果落地,表明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独立输配电价机制。
9月,发改委大幅扩围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蒙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海南、甘肃、青海、新疆等14个省级电网纳入试点,还将于2017年在西藏电网,华东、华中、东北、西北等区域电网开展试点工作。
此外,今年以来,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也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一般密集成立。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平台,是给买卖双方“牵线”的重要媒介。据中国网财经不完全统计,继3月份北京、广州两大国家级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之后,国家电网旗下23家省级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相继揭牌成立,南方电网旗下广东、昆明电力市场交易中心揭牌成立(2014年、2015年分别成立云南、贵州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的密集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
12月初,发改委又向市场释放了一大利好,切出了增量配电网的“蛋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延庆智能配电网等105个项目为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并明确试点项目应当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确定项目业主,同时鼓励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成立产权多元化公司参与竞争。这标志着电改进一步提速,未来配网公司有望加速进军增量配电网市场。
油气市场化——稳步推进
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拟写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年初至今,我国已出台多个相关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为油气改革方案铺路。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明确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定价,给予投资收益率8%,而且明确要求经营天然气管输的企业原则上应将管道运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离,暂不能实现业务分离的,应当实现管道运输业务财务独立核算。这标志着天然气价格改革将迈出“管住中间”的第一步。
此后“三桶油”陆续公布了旗下油气管网资产信息,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早在2014年2月,能源局就发布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但是这两年多以来“三桶油”并没有公开管网信息。今年“三桶油”终于公开相关信息,意味着管网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化肥用气价格。化肥用气价格放开后,从定价范围看,除陆上管道气供城市燃气门站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所有用户用气价格均已实现市场化。从气量上看,化肥用气价格放开后,除少量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气外,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主要由企业自主协商决定。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数轮修改,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将在年内出台,最终改革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决定在福建省开展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这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第一个试点落地。11月26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起转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迈向纵深。
这些油气领域改革措施环环相扣又如此密集的公布,意味着距离油气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已经不远。8月时,国家能源局曾公布《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称将“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2016年底前出台。”